2025年7月9日,第五届全球华人宣教会议——主题“21世纪华人教会之门训与契机”——于当晚在线上举行。主讲人基督使者协会会长柏有成博士,分享了培养青年门徒的挑战,并说明了完成培育的契机和道路。
讲座开始,柏博士通过观察教会青年流失的现状,分析其原因。并借由《世界在等待的门徒》一书,阐述了基督信仰的四大威胁。其中着重分析了当下的多元主义对于青年人信仰的冲击。
多元主义下的青年人的身份冲突
多元主义强调文化信仰的一视同仁。不管是固有经验的阳关道,还是标新立异的独木桥,各自为政的井水或河水。对于在多元主义之下的青年人来说都是同等概念,并且多元主义宣称排斥终极性和独一性。而基督教的信仰告白,“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,我们可以靠着得救”,“除他以外,别无拯救”。这些都和多元主义的宣称完全相反。
这个时代的青年人,也可以被称为Z世代的青年人。他们出生在网络时代,可以称为是网络的原住民。在网络中触及到的碎片化的信息,带给他们的冲击,也主导他们的思想。给他们的引导,也同样给了他们多元化的身份认同。
柏博士用在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人举例,在双文化的世界中,一个肉身的身体,但是活在不同的世界观中,以至于产生了个体身份认同上的冲撞。东方文化强调群体主义、责任义务、阶级权威、顺服谦让。但是西方文化则偏向个人主义、自主权利、自治平等、坚持进取。所以接受了两种文化的影响后,青年人可能会问,到底我是谁?
受网络影响,Z世代的青年人成长在一个破碎的信息世界中,且这破碎的程度远超过我们所想象的。从恐怖组织的袭击、人为的战争,到自然海啸灾难、全球新冠病毒蔓延,以及金融危机。由远到近,他们在如此的环境中生活,以至于身心灵都非常的焦虑。所以Z世代的青年人也被描述成是高焦虑但低归属感的状态。
Z世代的青年人害怕落单。据不完全统计,1/4的Z世代的年轻人活在焦虑中。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,他们获得知识的能力快速增长,但是内心的成长比以前时代的人更慢,甚至不愿意接受成长之后的责任。所以很多人不结婚,结婚之后不生小孩,或是延迟生小孩的时间。
柏博士指出,虽然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,但还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陪伴。可以帮助他们抵挡虚假的宗教的仪式,找到真实的、信仰的、深沉的、能够与他们对话的安息,那就是福音。
斯托得曾说,上帝的普遍呼召,是要我们作某种人,多于要我们去做某类事。假如有人问“你的呼召是什么?”,我们首要并且正确的回答是“我受召去属于耶稣”。对于迷茫的青年人来说,我们终极的身份认同是,我们在基督里是上帝的儿女。
教养青年人身份认同的过程,是培养门徒的过程,也是与他们同行的过程
1. 家庭
家庭是受训的第一个场所。父母被上帝邀请来参与蒙福培育的事工,帮助青年人用福音的视角观看世界。《父母之道》书中提醒,父母要从上帝的视角看自己的身份。父母不是拥有者,而是与上帝同工的使者。没有福音的父母,更容易倾向在拥有者的这个身份,那他们充其量就是在培养一群比他们更加厉害的法利赛人。所以以福音为中心的父母,学习在上帝的恩典中教养子女,他们会得到安息。父母也放下不理解、怒气、怪罪和苛责,开始主动聆听并且同行。
诗篇78篇中,上帝在不断的说明聆听和沟通的重要性。留心听、侧耳听、开口说这几个动词不断的强调。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,通过不断的述说上帝的训诲、比喻,传讲耶和华的美德、能力和奇妙的作为。
柏博士指出,这一切最重要的是要塑造Z世代的青年人的世界观。帮助他们以福音的视角理解世界。在每一天做正确的选择,培养他们以福音的视角活出敬虔的生活。
2. 教会
教会也有责任教导Z世代的青年人有福音的认识。这些不是为了教会人数的增长,也不是为了防止教会老化。他们不是教会的未来,而是教会的现在,他们就是耶稣基督的一部分。一位牧者分享说,“教会的未来不在于年轻人,而单单在于基督耶稣。年轻人的任务不是去重新塑造教会,而是聆听上帝的话。教会的任务不是去得着年轻人,而是教导和传扬上帝的道”。
另有一位牧者说,许多青年人放弃信仰,不是因为教会没有提供他们真实的信仰,而是教会把信仰与青春活力混为一谈。在教会里没有把有血有肉的耶稣基督和他们连接起来,那青年人肯定要去外面找更加有活力的、好吃的和好玩的事物。
保罗在哥林多书信中说,“你们该效法我,像我效法基督一样”。我们自己首先要效法耶稣基督,青年人看见我们效法基督,他们也会学着我们效法基督,这个就是门徒培育。
虽然门徒培育有诸多挑战,比如说现今的多元文化的情况,但也不妨是在青年人中来构建福音世界观的最好的时机。面对未知多元的文化、工作形态和新型行业,真实的信仰、见证的生命、福音的视角和价值观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进入到世界里面。
所以今天我们要做的是,帮助青年人有哥白尼式的属灵换位,从地心说到日心说。我们也是帮助青年人从以自我为中心,转换为以上帝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和心态。我们是靠着福音的恩典得救,我们也靠着福音来培育我们的后代,同样我们要成为首先走在这个道路中的人。
总结当下的社会现状,柏博士指出,这些挑战是给现今的家庭,教会以及教会的领袖们的。
首先,福音会改变家庭的教养理念,改变策略。从逼迫别人到自己成为行在主前的样式,并且使上帝的恩典从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。
其次,教会要成为福音的沃土,培育门徒。教会要放胆传讲上帝的道,要成为不知道别的,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的教会。和青年人要有接触,福音要重新翻译,用青年人能够听懂的语言和例子。教会也必须坚持福音信仰的价值观,效法古代的信徒们,按着主的旨意生活。
最后,福音是上帝的救赎的大能,要发挥作用。我们要成为入世的酵,不属于世界,但是可以去转化世界而不被同化,显出影响力。他们就像是催化剂,可以改变别人,而自身不会被改变。福音改变我们,但是福音永远不会改变。
感谢您的阅读!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。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、疑问、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,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、提出改进建议,欢迎通过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与我们分享。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,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。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,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。
反馈时,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。
期待与您保持互动,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。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